餐饮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较大幅度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可向国外输出品牌、文化和资本,其主要特点是市场大、增长快、影响广、吸纳就业能力强。虽然整个餐饮产业对GDP的贡献尚不足5%,但收入增速很快,近十年基本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速。作为长沙餐饮业的主体-麓山村湘菜馆,更是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湘菜产业发展现状
( 一) 湘菜在餐饮业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中国作为一个餐饮文化大国,菜式繁多、味型广泛、做法精巧复杂,在全世界影响深远。中国各地的菜肴由于受到当地环境、气候、物产、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流派。
( 二) 湘菜产业新业态异彩纷呈
近几年,虽然高端餐饮有所萎缩,但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大众餐饮高速发展,餐饮新业态呈空前繁荣之势。
( 三) 湘菜食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随着餐饮市场不断丰富,对食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特色食材的发展潜力巨大,已经建成了一批较好湘菜食材基地。如浏阳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全面推进原材料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生猪、肉牛、蛋鸡养殖基地等。在基地建设中,该市特别注重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安全源头追溯制度,从种苗引进到种养规程、质量保证、科技推广层层把关,确保了绿色食材的标准化。
二、湘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湘菜产业发展速度快、总量大、企业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少,没有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大型品牌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缺乏强大的竞争力。第二,与湘菜产业相关的中下游产业,如食材生产企业、食材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以及美食旅游企业,虽有较好发展,但尚未形成有效的企业联盟,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较突出,整体规模与质量尚难满足市场需求。第三,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偏低,高科技含量成分低,对湘菜产品特点研究、产业发展和经营方式的系统研究不够,创新乏力,新品开发较难跟上人们的需求变化。第四,湘菜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名师大师和高端研究人才奇缺,几乎还没有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准的高端领军人才。第五,在湘菜餐饮文化理论方面,高度不够。不少大学的教材和很多理论文章还是只承认鲁淮川粤四大菜系,或认为湘菜只是川菜的一个分支。
三、湘菜产业发展趋势
( 一) 工业化和互联网成为湘菜发展新动力
随着现代食品技术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央厨房的出现以及众多新经营模式的发展,使餐饮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成为可能。
(二) 产业链建设成为湘菜发展的新途径
在湖南现代服务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省政府为提升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构建集原料供应、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善的产业链,以扩大湘菜的市场占有率,这是湘菜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 三) “一带一路”成为湘菜发展的新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餐饮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出路,中餐出国已经开始驶入快车道。中央部委和有关餐饮机构非常重视将中国餐饮推向“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四、推进湘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 拓展湘菜产业链突出地方特色
根据湘菜产业作为湖南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与特点,以培育集食材生产、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产品营销、餐饮经营、食品安全检测、产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业链为目标,由省政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构建相关市场条件,以形成湘菜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政策和资源环境。
( 二) 培育湘菜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首先建议长沙申报“世界美食之都”。长沙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时说到:提升竞争实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服务业高端化,依托火宫殿城、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大王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做优产业,做强品牌,打造美食之都、会展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三) 厘清湘菜源流占据理论高地
湘菜在市场上有较大的占有率,主要得益于菜品绝大多数适合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和口味,且开办湘菜门店的起点较低,因之长期被定义在平民菜系。很多餐饮理论研究者认为,湘菜只是川菜的一个分支,2009年商务部在划分中国餐饮聚集区时,就是将湖南、四川等省统一划为辣文化聚集区,这至少在理论界客观上强化了湘菜的“川菜分支论”观点。
湘菜高素质人才缺乏,与湖南高等教育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川菜和淮扬菜等都办有相应的本科层次高等教育,因此在餐饮理论研究上这两个菜系也远远走在湘菜前面,这也是湘菜影响力低于上述菜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在保留长沙商贸旅游职院专科层次餐饮专业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湘菜行业高等教育结构,即开办本科层次的湘菜学院,培养融通中餐西餐和各大菜系的复合型湘菜高级人才,以适应湘菜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或可由长沙商贸旅游职院试办本科层次湘菜专业,为开办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湘菜大学积累经验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