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清明不清明
到今天为止,还有一股伤心噎在喉咙,吐不出来。
爷爷的十一孙,毫无征兆的离开了我们这个家族。那天是农历三月三,2019年清明节的第三天,一个风筝飞满天的日子,一个遍地桃花红杏花白的季节。
嘴唇溃烂。同事妥说:“刘姐姐,你应该能想得通。奔五的年龄或多或少的也经历过生死离别了。”我说:“我想不通。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关键是他的老娘,我八十几的老婶婶还在呢,他有什么理由自己先走了呢?”“生死路上无老少。刘姐姐,不放下又能怎么办?”
是的,不放下,又能怎么办?走的人,终究是走了,可是他留在我身边的事又怎么能够抹得干净呢?
那是18年十月份的一个下午,应海原县年轻女作家田玉珍同志相约,一起去了暂住在老家老院子的十一哥家。
十一哥十一嫂都在。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室内的陈设依旧简单朴素。两把旧椅,一张茶几上摆的全是书。十一嫂见有客人来,边腾茶几边说:“我们家这人,只要能摆放书的地方,都会有他的书。来个人都没地方放茶水了。”然后她将厚厚的一摞书,挪放在一边的小床上,再然后将茶水放在小茶几上,说:“你喝水吧,近也没出门,家里都没水果了……就一杯水……”十一嫂一边自嘲的解释一边让田玉珍喝水。十一嫂是一个外秀慧中的女人。十一哥因为受不了大城市的喧嚣与燥热,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就会回到老家。没听说过十一嫂有过半点的推诿,锁了银川雅居,随十一哥来到这山乡僻壤之地,过起真正的烟火日子。
十一哥一来,五叔家老院子后面的园子就变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一行行绿油油的红根葱,一畦畦小白菜小菠菜,一棵棵松树都站在园子里,笑眯眯地看着十一哥。十一哥的园子,就是一小型的农家自选田。住在城里的亲戚朋友,无论谁来都可以带走他的绿色蔬菜。其实,来访的人带走的不光是绿色的蔬菜,更多的是满满的好心情。十一哥不但把后园子打理的春意盎然,还将前院拾掇得井然有序。你看那南墙下,那摆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火,以及东墙下那栅栏式鸡笼里,那几只卧在太阳之下悠然晒翅膀,眯眼睛打盹的胖母鸡,就能判断出主人的性情爱好。还有那几把磨得明晃晃的小铲子与铁锹,虽不能充分佐证十一哥是务农高手,但也可说明十一哥家的农具还在物尽其用。其实,让我动容的当属前院里那一小方的毛竹。
毛竹,这种植物可是少见,尤其在我们这地方。因为它实在算不上一种高大上的观景植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十一哥的前院里没有娇艳的牡丹,也没有妖娆的玫瑰,独独有着其貌不扬的毛竹!
十一哥不是农人做着农人的事。十一哥是文化人,也做着文化人应该做着的事!
十一哥平生好文章,自喻西华老果子。他的脚步不曾离开过养育他的土地。西安镇刘湾村的山梁峁峁,沟沟壑壑布满他的足迹。乃至整个海原县城的人文历史,他几乎无所不知。一九八八年,县志办调他从事县志编写工作,这一写就是十年。一九九九年,《海原县志》顺利出版发行。这十年,两鬓秋霜,疾病缠身,甘苦难言。
十一哥处世尚厚道,致学求严谨。一九八零年九月,执教于海原一中。八二年联络县内文学爱好者,成立“山风诗社”。我的书架之上还有十一哥的个人诗集《山风诗梦》。若不是县志办调他从事编写工作,十一哥恐怕一生驻守教坛。
十一哥不仅用他的笔传扬祖训家风,还用他的言行述说他的家国情怀。十一哥在教书育人之余,利用闲暇时间为家族撰写族谱,立族碑,同时夜以继日参与编纂《海原方言词语汇编》以及进行《光绪海城县志》《乾隆盐茶厅志》两书的标点校注工作。
“老妹,你现在要做的是——静下来,好好的读些书。”这句话似乎就是说在昨天的,可是……谁又能想的到,这句话竟然成了十一哥留给我的一句话,也是十一哥留给我一句有关读书写作路上的一句话。你说,我怎么能够放得下?
泪水又落在键盘上了,此刻。
我的文字梦,就是十一哥的那篇《燎疳》点燃的。可是,我还没来得及再与十一哥深谈,十一哥却留给我一个冷冷的不言语的背影,你说,我又怎么能够想得通?
女儿说,妈妈,不要再想(十一舅)了,慢慢的总会过去的。女儿,如果能过去就说明能忘记。妈妈现在过不去,全是记忆!你五外爷的,你十一舅的。他可是你五外爷的长子,你五外奶奶的主心骨!你五外奶奶还在医院里住着呢!
妈,你和我爸去牌路山看杏花吧,这两天朋友圈晒的都是桃花杏花。女儿为了分散我的心情,对我说。“这么冷的天,看什么花呀。”默默地想着。没做答。
打开《山风诗梦》页:刘华,一身粗笨,满面沧桑,虽名不符实,但据其长相,还算一条汉子。1956年9月9日出生于宁夏海原县。故乡天都山下,即今园河岸边之刘湾村。祖辈耕牧为业,可谓出身乡鄙,家世寒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作者简介:刘霞,70后,大专,小学教师。喜欢阅读,尤其散文。有文字散见于《中卫日报》《沙坡头》《宁夏日报》副刊及《甘宁界》微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