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到了,小王走进塞满同事的电梯,一言不发的坐到1层,走出电梯门,和大家微笑道别后,终于大松一口气,总算熬过了今天1分钟尴尬的时光。
像小王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也能经常跟朋友、同事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但下来,总觉得精神愈发疲惫——社交活动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种“消耗”。
“社交活力有限”,其实是很多内向者身上共有的问题。
“仅仅是周围满满的人,对我来说都是消耗”
“我能high,但能high多久不好说。”
对很多内向者来说,仅仅是周围满满的人,都是一种“社交耗费”。“你以为不用说话就好了吗?不,光看见这么多人,我都觉得累。”
工作日中午,能找个角落一个人悄悄吃个饭,都能让他们感叹:真清净啊。
不是不喜欢同事,只是需要通过 “一个人待着”来回回雪。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聊到人们“内向”“外向”的话题时就提到:人格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心理能量的不同:内向者通过独处充电,外向者通过社交充电。不同的充电方式,划分了内向者和外向者。
那,内向者在社交中的“耗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往往并不善于small talk,也很不善于寒暄,甚至讨厌寒暄这种硬聊两句的聊天方式。他们甚至认为,寒暄这种表面的谈话形式,阻碍了任何人之间真正的交流。
第二,容易被“耗费”的内向者们,往往在工作、生活中又需要让自己融入社交情境,让自己去适应社交活动上的各种刺激。喧闹声、灯光、音乐、不同的面孔、吃东西、喝饮料、各种各样的气味——这一切都会使内向者的大脑超负荷运转。
第三,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确实更容易在社交环境中受到干扰,更容易分心——
在一个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要求一组内向者和一组外向者,在不同干扰程度的背景音乐,完成4项认知测试(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阅读理解、观察与思考的测试)。
在4项测试中,随着背景音乐的干扰不断加强,内向者的测试得分越来越低,外向者的测试得分则越来越高。
,从生理角度来看,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脑神经通路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心理学博士 Perpetua Neo的研究,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在社会场景下所采取的神经通路是不同的。外向者的神经通路很短,而内向者的神经通路则要长很多,这意味着外部刺激能在内向者的大脑中经过更多区域。
其中一个区域是右额叶岛皮层,大脑中勘测错误信息的部分,让内向者注意到各种细节,因此他们可以很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另一个区域是大脑额叶,负责评估结果的区域。这意味着内向者的大脑十分忙碌,他们总是在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发表言论之前,他们更加倾向于从自身的长期记忆里提取信息避免说错话。
也就是说,对内向者的大脑来说,很少有一件事是真正容易处理的。外向者能够及时轻松应对各种环境时,内向者却不能,因为他们的大脑不允许这样运行。
Neo也解释了:“这就是为什么内向者在面对社交场景时会感到焦虑,甚至会被人们认为有点‘精神敏感’的原因了。因为他们的大脑通路比较长,所以当他们接受太多社交刺激的时候,无论是在小团体,还是嘈杂的环境下,一个内向者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就会不堪重负。”
你没必要变成外向者
你也许只是需要一些社交技巧
对于一部分的内向者来说,他们首先需要不是社交技巧,而是怎么先让自己在社交场合放松下来。
社交的压力,会让一部分内向者紧张,心跳加快、出汗或者发抖。
你可以试着把“我很紧张”说出来
“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紧张。”
“可能你们看不出来,但我现在确实有点紧张。“
一方面,“说出来”这个动作,本身就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就算你紧张,但现在你不必掩饰自己的紧张了。
另一方面,这是释放善意的一个方式。内向者很多时候的沉默、回避是因为紧张,不知道说啥,但不懂的人很容易理解成“高冷”“面黑”“不爱理人”。
把“我有点紧张”这件事表达出来,实际上表达出来的信息是:
“我现在有点紧张,但是我觉得大家很友好,所以我愿意说出来。“
暴露一个小小的软弱,表达的是你对面前这个人、这个群体的信任,主动释放善意,会更容易得到一个善意的反馈。
用身体放松,来带动心理的放松.
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当你的身体采用一个非常放松的姿势时,身体的放松会带动心理的放松——比如在工位上突然盘腿坐一会。
所以,能够采取随意地,更放松的姿势,本身就是一种自信。
寻找一个能把你“解救”出来的人
对多数内向者来说,一对一的交流是没问题的,跟自己的熟人交流是没问题的。
所以当你不得不进入一个社交环境时,尝试拉一个熟人一起,或者在现场找一个能说话的熟人。如果都没有,那就现场挖掘一下,有没有和你一样的内向者,给自己“创造”一个熟人。
有意地去选择自己舒服的社交环境
内向的人不喜欢过分喧嚣的环境,在相对安静、人数少的环境中进行社交,比如小型讨论组,书店,图书馆,小型饭局(不超过4个人)等。
可以有效减少过多的外部干扰,制造良好的深度交流氛围,这也有利于内向者发挥自己的思考深度的优势。
如果“说话”这件事对你困扰很大,可以试试文字
敏感、善于自省、能接收到更多信息......具备这些特点的内向者,输出内容的质量往往比外向者更高。
既然在人前说话让你困扰,那不妨试试打字、邮件的沟通方法。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沟通是线上进行的。谁都不知道电脑/手机对面的同事/朋友/博主是一个内向者还是外向者,这也不重要。
我们想说,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无需过分在意。
你只需要记住,你就是你,不必伪装成任何你不擅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