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本是开阔眼界,放松身心的活动。 可现在,它慢慢变了味,披着洗涤心灵的外衣,成了一场自欺欺人的苟且。 这个“伪旅行”,正掏空着不少中国年轻人的身心。 01 “穷游”,文青的另类标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从网络爆红后,越来越多年轻人不顾一切踏上了旅行的道路。 「爬雪山,把珠穆朗玛峰踩在脚底下,体验“一览众山小”的磅礴壮观。 去漠河北极村,在极昼中遇见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北极光,浪漫又童话。 徒步到拉萨,双手合拢叩拜神圣的布达拉宫,与这座伟大建筑进行一场深度对话。 ……」
作为一名自带仙气的文艺青年,怎么能不走过红尘岁月,看尽世界繁华。 没有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经历,都愧对自己文青的身份。 可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得花费不少雪汗钱啊。 偷偷看了一眼自己的钱包,不得不感叹现实的残酷,却又按耐不住自己的蠢蠢欲动。
于是,一些响亮的口号开始传播开来,直击钱包干瘪又想浪迹天涯的年轻人的心。 “40元骑行滇藏线”、“148元游遍中国”、“300元搭车玩遍尼泊尔”…… “穷游”的风潮,在人群中悄然蔓延。
其实“穷游”,要追溯到国外,其本意是以的性价比,去完成一段自由自在的旅行。 2016年,美国两个电影制片人身上不带一分钱,在南美洲旅行了10周。 他们制作了纪录片系列《Free Ride》(不花钱游南美),原意是考验人类善良的本性。
两位流浪青年在毫无物质基础之上,一路上磕磕绊绊,艰难完成了旅行。 但这一场刺激的社会实验,却成了观众“穷游”的榜样。 “穷游”传到国内,风行至今,令一批又一批学生、白领前仆后继。 逃出朝九晚六的机械性圈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拥抱诗和远方。 然而网上流传的,什么潇洒自在,风语如歌,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所谓“穷游”,只是一个伪精致的骗局。 02 精彩背后,是一塌糊涂的狼狈 我的一个朋友思思,去年刚毕业就到小县城里当教师。 县城虽小,经济也落后,但教师工作稳定,4000多的工资还算过得去。 她特别喜欢旅行,一有小长假就要出趟远门,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 去年寒假,我又在朋友圈刷到思思的旅游美照,她到哈尔滨去了。 天空白得耀眼,雪地一望无垠,树上挂满银条儿,片片雪花缓缓落下,如同仙女挥过魔术棒。
那些旖旎的风景加上她的美丽身影,让人心生羡慕。 后来我和思思聊起她的东北游,她才忍不住跟我哭诉。 原来这些光鲜的旅游照背后,都有着难以向别人提起的心酸。 冬天正是哈尔滨的旅游旺季,很多旅游达人都到这个冰雪大世界打卡。 从广州到哈尔滨,单程机票就要两三千,为了省钱,思思只好坐几百块钱的火车。 车厢很嘈杂、很脏,要坐长达36小时,到哈尔滨时,思思已经累成狗。
她住的是青年旅店,和几个陌生女孩分享着狭小的公共空间。 室内粗陋,密不透风,还隐隐约约闻到室友脏衣服的臭味。 床被也脏臭,一盖上身,就像有虱子咬一样,令皮肤发痒。 半夜,合住的室友有的在大声聊天,有的睡觉打呼噜,让已经很疲惫的她无法入睡。
第二天外出,人生路不熟的思思报了一个“雪乡两日游”,按照它的线路走景点。 一路上,导游向她提出一个又一个“好建议”,后来才发现,那只是骗钱小伎俩,坑人没商量。 重要景点还没欣赏够,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辗转于一个又一个购物点。 结果,这次旅行的开销比预算中高很多,还几乎断粮,靠家人微信转账接济。 对思思而言,这趟旅行的确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感受了异地的风情,也磨练了她的生存技能。 但这次旅行并没有让自己脱胎换骨,反而是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原来的生活。 03 美好底下,是丑陋人性的暴露 穷游的可怕,不只有背后的狼狈不堪,还是一场暴露人性丑恶嘴脸的实验。 当年一个“83元走川藏线”的帖子火遍各大论坛,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神话。 加上很多鸡汤文给读者洗脑,“西藏是一个圣地,30岁之前一定要去一趟西藏!” 所以很多没去过西藏的人,对它充满各种幻想。 一个人背着行囊,一路搭车、住民宿,在打工中了解风土人情,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还能邂逅一段浪漫的姻缘……
可现实却狠狠打脸许多伪文青,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 25岁的北京白领胡佳(化名),被网上的西藏美景所迷,就决定放下工作去穷游。 她与网上认识的一位“驴友”郑冠(化名),详细制定了只花5000元往返拉萨的旅游攻略。 但她们绝没想到,后面会用“心酸”和“屈辱”来形容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人坐火车到达成都后,就按照网上说的,在路上截顺风车免费到达目的地。
可胡佳先后拦了三十多辆车,没有一个司机愿意免费搭乘。 她惊讶地发现,只有解开衣服扣子,才有司机愿意停下来。 网上有“驴友”吐槽,“都说穷游西藏搭车特容易,但我一男的拦了N辆都没人理。女生搭车容易,特别是美女,大家都知道什么现象。”
川藏司机一般都是男性,俗称“老司机”。 他们专挑一些天真的年轻女孩上车,企图做出越轨行为。 可能有女生反驳:我不愿意,他也不能硬来啊。但这些老司机也会变相强迫你。 他通常会把车开到无人区,然后告诉对方车熄火走不了,并暗示对方那个。 如果对方拒绝,那这车就永远熄火。 无例外,胡佳也遇到过这种事。 一次搭车到晚上,司机把汽车开到偏僻的山路上,然后突然停车表示车坏了,只能等第二天通知修理人员来修。 虽然这种情况让胡佳又惊又怕,但过于疲惫的她实在坚持不住睡着了。 结果下半夜时,胡佳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一只手在自己身上。 司机威胁说,“老实点,不然谁也不知道你怎么消失的。” 惊恐之下,她只得暂时妥协。
一路走来,胡佳一边在朋友圈风光晒图,也一边经历着一段段难以诉说的雪泪。 可是,为了维持网络上光鲜的面子,胡佳都把泪水往肚子里吞。 她感叹道,“‘穷游’有时候只是看上去很美,我不能再为朋友的赞美而牺牲自己了。” 没人能否认诗与远方的美好,但在追求诗与远方的同时,我们不能丢失尊严。 装逼不能让自己鹤立鸡群,虚假的优越感很快就会被现实打脸。 因为只有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让配得上所得到的一切。 04 “穷游”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穷游的主要人群的学生或工作不久的年轻人。 他们收入不高,又想多出去看看,找找情怀,就以低成本的方式出行。 也有小部分人经济状况不错,喜欢体验冒险,穷游只是一个独特的爱好。
但这么一个个人化的选择,却慢慢成了盲目跟风的自娱自乐。 到某个著名景点打卡拍照,把精修过的图发上朋友圈,再配上一段文艺的游览心得,迅速获得无数个赞,一条条羡慕的评论。 渐渐地,发一波漂亮的旅游照,成了很多普通年轻人跟上潮流与彰显自我的手段之一。 几年前,一位被网友吹捧为“穷游女神”的猫力走红。
她在穷游网发布了一篇游记,讲述自己如何积攒资金,毕业后与男友瘦肉一起旅行的故事。 该帖子阅读量过千万次,这对网络情侣也由此名声大噪,成为年轻人的“穷游”典范。
可后来,猫力被扒皮。 这段令人梦寐以求的旅行,其实是一场商业策划。 猫力被包装成独自一个人上路打拼的女孩,坚强美好又纯粹,使无数女生心生向往,不少宅男赞美惊叹。 但原来,这个美丽传说的背后是一堆制作团队,有赞助商资助食住,有摄影师专门拍照。 穷游?就是逗着我们玩。
可很多天真的年轻人却信以为真,头脑一热,毅然踏上了一场伟大的征程。 殊不知,“穷游”路上也会埋藏着数不尽的危险,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学生穷游中国掉入传销组织;宁波姑娘在前往西藏墨脱的路上逃票进入派乡后失踪;广州女孩魏茵搭车独行川藏,于滇川交界处失踪两个多月,终证实遭人劫杀………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使美好的“穷游”蒙上一片阴影。 你以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却不料这个“梦想”会害了自己。 原来穷游也要讲智商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简单单的潇洒自在,无拘无束。 不顾生活,不顾现实的任性,等待自己的只有苦不堪言。 05 旅行有什么意义?没有!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旅行有意义吗?”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旅行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才是的意义。” 金庸一生写下十五部武侠小说,书中提过许多地方,其中“襄阳”出现多,一共260次。 很多书迷觉得,他肯定经常去襄阳,才能把襄阳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 可事实上,金庸从没去过襄阳。 金庸先生热爱阅读,世上很多景色的千姿百态早已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所以哪怕足不出户,他也能构建一个宏大又栩栩如生的武侠世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仿佛是人生必经的一场修行。 大家都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可旅行不是取悦别人的炫耀品,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膏药。 旅行的滋味,不一定要出门才能感受,当我们享受阅读,也能扩展视野,获得旅行的体验。 正如《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们: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人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我们自已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会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洪堡的南美之旅中所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不一定要苦行万里,才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食用的五谷杂粮,每天乘坐的拥挤地铁,看过的人世百态,都是比远方更大的学问和智慧。
所以,在此劝告所有年轻的朋友,不要相信毒鸡汤里说的“人生至少有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的美景一直都在那里,不会改变。 如果还没准备好就轻易踏上陌生的旅途,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当我们赚到足够的钱,能乘坐安全的交通工具,吃上热腾腾的菜饭,住在舒适的房间里时,再出发也不迟。 毕竟“穷游”不是随便一个普通人都能玩得起,梦想需要切合实际。 内心丰盈的人,哪儿都有诗,哪儿都有远方。 而那些天天喊诗和远方的人,估计到了远方也找不到诗吧。